衡水中学“入学通知书”细节曝光:养废一个孩子,就无底线地给他自由

来源:  作者:谢飞宇  录入:谢飞宇  发布时间:2021/4/27 11:18:44  浏览次数:12181

  近日,网上曝出衡水中学2020年的入学通知书。还是一如既往地细致。而引起我注意的,是这样几条“纪律要求”。


  并在后面,附了两张标准发型照片。


  有网友在后面跟帖:“一点自由都没有,连留什么发型都要管。”

  可是,为什么校规如此严格,仍然有很多家长对这个学校赞许有加?因为,做了家长后才知道:不严格要求,孩子将来肯定不会有出息。自由,并不意味着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。自由,从来都与规则相伴而行。想要养废一个孩子,就给他自由,无底线地给他自由。自由过了度,人生的限度就会一而再,再而三地降低。

一、自由过了火,人生没结果

一些父母总是认为,孩子的天性是要顺从的、自由发挥的;这样教育的孩子,未来是必定能够成功的。但纵容与溺爱下的快乐,无疑是裹着蜜糖的砒霜。短暂的甜蜜,需要付出无法估量的代价。之前热播的《小欢喜》中,多少人对“宋倩式母亲”口诛笔伐。诚然,宋倩对乔英子过于专制,她自以为的爱与关心,让乔英子几近窒息,甚至喊出了“我就是想要逃离你”的悲怆心声。然而,我们又不得不承认,乔英子有今天的优秀,离不开宋倩的严格要求。她的成绩总是遥遥领先,她的目标可以轻轻松松就是“清华北大”,而且,即使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,也完全可以在顶尖的大学里选择。这一切别人眼里的“轻而易举”,如果没有宋倩,只能是一句空谈。说白了,只要宋倩认识到自己的问题,稍作改进,乔英子的人生,只会更加完美,而绝不会是平庸。

如果一切都随着孩子的性子来呢?追求自由,是每个人的天性。对于孩子来说,玩玩具、看动画、打游戏,都比坐在书桌前学习有意思。如果宋倩去除掉对这些活动的严格管束,乔英子就一定身心健康吗?我看未必。之前12岁湖南少年弑母案,尽管已经过去了这么久,听起来依然让人惊悸。而面对媒体,弑母的少年竟轻描淡写地说:“我杀的又不是别人,是我妈。” 有人说他冷血,有人说他残忍。而透过他的生活,我们看到的,是一个从小被教养在爷爷奶奶身边,没有约束,始终野蛮生长的孩子。从未建立亲密关系的母亲,骤然而至的严格管束,与他曾经的自由散漫形成尖锐冲突,所以他举起屠刀,疯狂杀戮。

这,只是自由过度的悲剧,而非心理情感缺失的结果。

 

二、曾经的逼迫与疼痛,是今日安身立命的基础

  孩子心智尚不成熟,过度的纵容,只能让孩子游离在对与错之间。而在父母严格管理之下的孩子,或许有过痛苦的童年,但以后的人生,却会顺遂如意。在《向往的生活》中,初为人母的Anglebaby,希望孩子才艺出众,便问身边的小提琴家刘宪华:

  “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小提琴的?”

  “对啊。” 刘宪华回答。

  “那你小时候愿意吗?”

  “我不愿意,一直到我十一二岁还是一直不想拉。”

  “那你现在感谢你父母吗?”

  “非常非常感谢。”

  刘宪华说这些的时候,眼里是自豪的,充满感激的。

  是啊,如果没有父母曾经的逼迫,或许现在赖以谋生、给他尊严的小提琴,就只能是梦里的遗憾。而著名钢琴家郎朗,在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时也曾说:“兴趣是练出来的,谢谢爸爸逼我练琴。”


  家长对孩子的严格管束和逼迫,何尝不是对孩子的另一种负责?给孩子自由多简单啊。孩子开心,家长省心。不会有写作业时的鸡飞狗跳,更不会有严格管教时的剑拔弩张。只是,小时候可以这样。长大以后呢?还可以继续随心所欲吗?

  不吃学习的苦,就吃生活的苦。而学习的苦,只有十几年,可生活的苦,却是一辈子。当我们在生活里,碰了无数墙壁,走了无数弯路,还是走不到自己想去的地方,才会明白:过度的自由,会让自己在某个时刻,再也没有自由。而曾经的逼迫,最终让我们安身立命,在现实的世界里,体面地活着。

 

三 、不吃学习的苦,就吃生活的苦

  告诉孩子,不吃学习的苦,就吃生活的苦。越努力学习,越幸运。十几、二十几岁是最好的增值期,那时候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,都会回报你,化作你对抗生活的铠甲。

  作家王小圈根据付出和回报两个维度建立了一个坐标系:

高付出高回报:称之为“正事”。

低付出低回报:称之为“消遣”。

高付出低回报:称之为“倒霉”。

低付出高回报:称之为“幸运”。

  倒霉事没人愿意做,幸运事可遇不可求。我们主要说说正事和消遣。高付出和高回报的“正事”有:“想得到名牌大学的入学通知书,需要付出多年的埋头苦读。想得到高收入的职务,需要付出多年的职场拼搏,学习知识技能、懂得人际交往。想得到博大精深的学识,需要付出耐心和毅力,勤思考多看书。”

  低付出低回报的是“消遣”:“想得到杀伐决断的快感,只需点开游戏软件。想得到口舌之快,只需吃一顿丰盛大餐等等。”消遣只能让人陷入死循环,逐渐麻木。

  所以,多做“正事”,适当“消遣”,才会得到巨大的回报。



  经济学中有个“马太效应”,强者愈强,弱者愈弱。只有通过学习让自己变强,才能在面对生活的刁难时,披荆斩棘。只有多吃学习的苦,才有资格享受生活的快乐与自由。

  钱文忠教授曾经说过:“教育的本质里,本来就包含着痛苦的成份,要说在教育里感受快乐,这简直是不可能的。”

  从来就没有什么绝对的快乐教育,教育是一项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挑战。

  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,必须管教,必须惩戒。

  过度的自由,只会让他无视规则,丢弃责任,不懂承担。

  最后,荒废自己的生命。

  有惩罚就有抵触,有规则就有疼痛。

  而孩子,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“不能”面前,约束自己的言行,克制自己的欲望,端正自己的举止,摒弃自己的不良。然后,一路向上。

  总有一天,你会发现,那些曾经约束你的“不能”,是你扶摇而上的翅膀,助你直上云霄九万里。






主办单位: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高级中学    备案号:苏ICP备11047046号-1    苏公网安备 32011602010010 号    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街道(211504)

电话:025-57650010    传真:025-57650010